全球协作型服务智能
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4世界机器人报告》,全球工业机器人总保有量在2023年已达到约428.2万台,较2022年增长10%。这一增长趋势表明,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正日益广泛。服务机器人市场同样表现出色,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62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730.1亿美元。
协作型服务智能机器人作为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布设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数据显示,全球协作型服务智能机器人在过去三年内的累计布设量已超过五十万台。这一数据反映了协作型服务智能机器人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其应用的广泛性。
从地区分布来看,2023年全球新部署的工业机器人中有70%安装在亚洲,17%在欧洲,10%在美洲。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是全球前五大机器人市场。这一地区分布情况表明,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日本,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应用上处于领先地位。
在服务机器人领域,专业服务机器人的安装量在2023年达到了20.5万台,同比增长30%;医疗机器人安装量为6100台,同比增长36%;消费者服务机器人安装量为410万台,同比增长1%。美国、中国、德国、日本和法国位列全球服务机器人生产商数量前五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一,其协作机器人市场在2024年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根据MIRDATABANK的数据,2024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呈翻倍增长,达到15663台,同比增速达108.5%。这一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显示出中国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
协作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各大机器人企业的努力和创新。例如,发那科公司在2024年底之前,将最新机型的协作机器人产能增加至原来的3倍以上。这一产能扩张计划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也进一步巩固了发那科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政策方面,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三部门印发的《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4年)》明确,要在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实现原创设计突破,重点突破系统开发平台和伺服机构设计,多功能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设计等。这一政策的实施,为协作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此外,工信部印发的《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包括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
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指导意见的出台,有助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需求方面,随着
人工智能、
物联网和5G技术的不断进步,协作型服务智能机器人的智能化、灵活性与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这些技术的融合将赋予机器人更高的智能化水平,使其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从而为全球机器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全球协作型服务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反映了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也显示了服务机器人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有力支持,协作型服务智能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